一、儿童玩手机是致命的行为

我们谈手机对孩子的危害,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,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:你想毁掉一个孩子吗?只要给他一部智能手机就行!事实也是这个样子的 。

由于家长不知道手机的危害性,孩子还在幼儿园阶段就给手机他玩,一直玩到中学,孩子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,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家长不会教育孩子。

原因之一,家长没有重视手机对孩子的影响能有多大,慢慢地让孩子陷入难以自控的。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不以为然,他们觉得让孩子玩一玩也无大碍。其实孩子是没有判断能力的,这时孩子容易上瘾,他就会想方设法跟家长要手机来玩,一开始会跟家长讨价还价:“爸爸,你就给半个小时我玩吧。”家长如果不坚持底线,对孩子妥协的话,这半个小时就像吸毒一样,一点一点的把孩子给吸进去,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大,很难控制,小学的孩子相对来说会听话不敢反抗,但初中的学生由于青春期,性格叛逆张扬,就会不顾父母的教育,想玩就玩,不给玩就发脾气,这时就会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场面,孩子开始利用晚上时间玩,在课堂上补睡眠,学习开始跟不上等一连串的蝴蝶效应,这种案例报道不在少数,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。

原因之二,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拥有手机,只是一个跟同学、跟外界接触的工具。大家都在玩,如果自己不让孩子玩手机,不满足他跟同学接触的愿望,会影响孩子们之间的沟通,把自家孩子给封闭了,唯恐对孩子的发展不利。家长不知道这样纵容孩子,会把一个孩子给毁掉。我们想想一位常常出来玩的孩子,他真的需要手机吗?

原因之三,有的家长会会认为孩子迟早都要用手机,早点玩和晚点玩还不是一样。在这里我要阐明一个观点,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用手机呢?当孩子的自我节制能力提高了,他能够控制住自己了,此时方可给手机他用。否则的话,你给手机他用就等于害了他。所以说,家长要认识到手机的危害,杜绝孩子触碰手机,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。

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方法,能让孩子接触到手机,又不沉迷于其中呢?可以这样说,中国的儿童不能两全其美。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,从小在百般宠爱、呵护中长大,这样的孩子自我节制能力是很差的,他们对物质欲望也是无法阻挡的。我们家长只能慢慢引导孩子,并且坚决不让他玩手机游戏这一招,没有其它办法可言了。也许你不相信手机会毁掉一个孩子,那你可以给手机孩子玩一段时间,很快你就会知道答案了。

二、物资欲阻碍求知欲

现在的父母想法很简单,就算自己苦,也不能让孩子再受苦了。所以说,现今孩子的物质欲望普遍很强。孩子物质欲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吃穿用方面。比方说,孩子之间经常会讨论什么东西好吃,尤其是在零食方面。再一个就是买名牌衣服穿,买各种各样、色彩斑斓的玩具等等。还有就是买高档的智能手机,疯狂的玩电子游戏……所有的这些都大大的刺激了孩子物质欲的上升。

孩子的物质欲上升了求知欲就会下降,这是一个相对的关系。换句话说,人是分了精神型和物质型的。如果孩子一味往物质方面去追求,他就会不思进取。如果从小节制他的物质欲,进而引导他往精神层面过渡,他就会变成一个有理想、有信念的孩子。

所以说,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精神追求。我们会从许多学者和宗教人士身上发现这一点。

三、吃零食间接损害孩子的学业

1、凡是喜欢吃零食的孩子,他们的智力都会落后。因为零食里面的重金属、添加剂等等,对人大脑的神经具有摧毁的作用。于是孩子大脑的发育就会迟缓,成绩自然跟不上,甚至还伴有焦躁的情绪,时常控制不住自己,以至于遭到其他家长的投诉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以及对零食摄入量的增加,他会变得越来越糟糕。从中我们才知道,零食对孩子神经的摧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。因此,孩子吃零食的问题,要引起家长的重视。

2、在前面我们也提到,它还会降低孩子的求知欲,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?与其说孩子喜欢吃零食,还不如说他是为了满足自身本能上的快感。更确切的说,孩子爱吃零食是为了满足他的口欲。所谓的口欲就是物质欲,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质欲,他就不去追求精神了。也就是说孩子的心思每天都在这些小食品上,自然对学习没有兴趣,求知欲自然就下降了。

3、另外,吃零食还有一个危害是吃零食的这些孩子会组成一个生活圈,他们常常会炫耀自己有什么好吃的东西,同时还会用这些东西拉拢、贿赂同学。实际上,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,其正确的人生观也很难形成,还间接损害了孩子的学业。据我们观察,凡是喜欢吃零食的孩子,他们对学习都没有太大的兴趣,也没有学习的能力,单凭这点就足以把一个孩子给毁了。因此,要时刻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,不能让小食品毁掉一个孩子。

四、良好习惯从父母做起

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不注重其良好习惯的培养,等孩子上了初中,他的行为习惯、学习成绩、为人处事等等,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之下,相差一大截。你说这孩子,课堂上不能好好听课,作业不能及时完成,做什么事儿都拖拉,卫生习惯各方面都不好……此时,家长已经束手无策了。孩子长这么大了,打也不是、骂也不是,坏习惯一时半会又纠正不过来,该怎么办呢?

追朔到其根源,孩子的不良习惯大多都受到父母的影响。例如,班级中有个孩子的习惯非常不好,至今他的座位上还有纸巾、垃圾等在那儿放着。放学后,其父亲来接她。父亲从车里走了下来,手里拿着一瓶即将喝完的矿泉水,边走边说:“我这孩子,习惯非常不好……”话音未落,就把刚喝完的空矿泉水瓶,扔到台阶底下去了。你想想看,孩子的不良习惯是谁造成的?这都是家长的潜移默化在起作用,也就是说家长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。

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习惯,会让他受益一生。所以说,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来说极为重要,它影响着孩子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道路。对于家长来讲,首先要把自己的坏习惯克服掉,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,然后再去引导孩子,让好习惯伴随孩子快乐成长。

五、帮助孩子提高自我节制能力

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节制能力呢?这件事情家长一定要装进心里面去,更确切的说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,不要生硬的阻止孩子的行动,不要跟他讨价还价,不要在后边唠叨他,让他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,以培养他的自我节制能力。比方说,做作业是学生的职责,如果他不能按时完成作业,家长应该做哪些规定?也就是说让孩子在这些规定当中,提高自我节制的能力。

“自我节制”这个词汇在我们家长的头脑中并不深刻,由于大人的自我节制能力不强,因此小孩也没有形成自我节制的规律。这样一来,我们的孩子是不会有多大前途的。由此可知,自我节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至关重要,同时它涉及的面也会很广。例如,有的孩子为什么早恋?因为他没有自我节制能力。他也知道早恋不对、会影响学习,还会遭到家长、老师的强烈谴责。按说明理的他应该能够进行自我调节,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,然后顺着本能去做这件事情,这就是孩子自我节制能力被破坏的一个反应。同时孩子爱吃零食、沉迷于玩手机等等,这都是自我节制能力不够的一种表现。所以说,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自我节制的能力,那么他在各方面都会被打败,学习也会一塌糊涂……孩子的大脑失去了自我控制的开关,这是非常严重的。我们说,培养孩子的自我节制能力要循序渐进,这样才会成功。

孩子的培养离不开家长引导,老师只是起辅助作用,家长需要对此引起重视,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,每个细节对孩子的影响甚远。
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